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2022年6月28日,延安大學咸陽醫(yī)院第98期醫(yī)技交流活動在腦科樓CT/MRI示教室如期舉辦,會議由延安大學咸陽醫(yī)院院長助理兼醫(yī)學影像科主任劉連鋒教授主持,特邀西安交大一附院張月浪教授來院授課,我院腫瘤胸外科李偉副主任、消化二科張榮副主任等臨床、影像專家及醫(yī)、技、護共4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本場專家簡介及會議內容
會前,劉連鋒教授向張月浪教授詳細介紹了醫(yī)學影像科“臨床實用CT/MR成像技術”的項目進展情況和相關書籍編纂工作的進度,并請張教授對肝臟、胃腸道相關章節(jié)提出寶貴建議和修改意見。
會議掠影
下午3點,劉連鋒教授隆重介紹后,張教授以《直腸癌MR分期》為題進行講授,內容涵蓋臨床需求、直腸癌MRI掃描規(guī)范、直腸MRI解剖、直腸癌MRI分析要點四部分并作出小結。張教授從臨床實踐角度出發(fā),指出2019年CSCO結直腸癌診療指南中盆腔高分辨MRI I級推薦MRI是直腸癌檢查最佳方法,并具體講解了直腸癌MRI掃描規(guī)范,其中需要強調的是,因為直腸為彎曲的管狀結構,軸位T2WI是垂直于腫瘤的軸位而不是盆腔的橫軸位,斜冠位T2WI掃描方位采用與腫瘤軸平行的斜冠位。接下來張教授詳細講述了直腸MRI解剖,將大體解剖圖片與MRI圖像相對應,強調了直腸系膜、直腸筋膜系膜、腹膜反折、肛管直腸結合部對于辨認直腸解剖結構的重要性。直腸癌MRI分析要點為本次授課內容重中之重,張教授將其歸納為一個英文單詞-Distance:DIS tance:腫瘤下緣局肛緣的距離,T staging:T分期,Anal Complex:肛門括約肌復合體,Nodal staging:N分期,CRM:環(huán)周切緣,EMVI:壁外血管侵犯。張教授深入淺出,結合MRI病例詳細講述了每一個英文字母代表的含義,充分調動了大家的學習興趣,幫助大家更深刻學習了直腸癌MRI分期,能夠向臨床提供關鍵影像學信息,有助于直腸癌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并影響預后。最后張教授帶領大家共同學習了直腸癌MRI結構化報告,報告內容建議包括直腸癌位置、腫瘤浸潤深度、腫瘤與周圍結構及器官的相對關系(臨床腫瘤分期)、區(qū)域淋巴結轉移(臨床淋巴結分期)、周圍血管侵犯(特別是侵犯壁外血管情況)、環(huán)周切緣、非區(qū)域淋巴結轉移、肝臟轉移、腹腔種植轉移、肺轉移等遠處轉移狀況、相關血管及腸管解剖變異等,并鼓勵各位影像科醫(yī)生按照結構化報告內容書寫直腸癌報告,力求報告準確、高質量。本次授課讓與會臨床及醫(yī)技人員對直腸MR解剖、直腸癌MRI表現(xiàn)及分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鞏固基礎、開闊視野。
隨后,張少華醫(yī)師進行了“腎臟腫瘤性病變病例匯報”,共展示10個相關病例,包括病史詳情、CT及MRI平掃與增強多平面多序列圖像及術后病理等內容,并講解了腎臟嗜酸性腺瘤相關知識。張教授對病例收集和隨訪工作表示贊許,并結合每個病例一一講授,且與本次參加會議的各位影像和臨床科室的專家進行了溝通與交流。
張教授的本次授課,使我科室對于直腸癌MRI掃描規(guī)范、直腸MRI解剖有了更深的認識,對直腸癌MRI分期報告書寫有了很大的信心,且對診斷水平的提升有極大幫助。張教授數(shù)次來我科室授課,每一次都將她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深厚扎實的影像診斷水平展示的淋漓盡致。
會議尾聲,劉連鋒教授再次感謝了張教授的指導,也對各位臨床科室專家對醫(yī)技交流活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表示,日后將大力開展“直腸”相關領域磁共振診斷,要充分發(fā)揚“執(zhí)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科訓精神,并將所學知識很好地應用在臨床實踐中,使我們的診斷更加規(guī)范和標準,并強調我科室人員不能放過每一次進行學習、實踐的機會,在直腸相關病例收集及診斷等方面要盡心竭力,只有不斷提高疾病的認知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務患者。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延安大學咸陽醫(yī)院影像創(chuàng)新團隊的醫(yī)技交流沙龍是一個具有獨特氣質的持續(xù)學術交流平臺,自2011年平臺以來,不斷探索平臺形式和學習內容,與時俱進,建立了臨床與醫(yī)技之間相互溝通與交流的橋梁,帶來了生動且實用的學術盛宴;10年多以來,我們每月一次,每期設定專場,邀請省內知名影像專家、本院臨床醫(yī)技專家,共同研討醫(yī)學影像領域前沿的理念和經驗,同場交流討論,提高對不同疾病臨床、影像的認識,打造別樣精彩的學術交流方式。
供稿:CT/MR室 劉洋
供圖:CT/MR室 岳陽
審核:劉連鋒
編輯:宣傳部 杜錦臻
校對:宣傳部 蔣楠